复混肥是由氮、磷、钾等营养元素按特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,广泛用于农业生产。其质量直接影响作物生长、土壤健康及环境保护。为确保复混肥符合生产标准和使用要求,需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对其成分、含量及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。检测内容涵盖养分含量、重金属污染、物理性状等多个维度,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肥料市场规范的重要环节。
复混肥的核心检测项目包括:
1. 养分含量:总氮、有效磷、钾(以K₂O计)等主要营养元素;
2. 中微量元素:钙、镁、硫、硼、锌等对作物生长起辅助作用的元素;
3. 有害物质:铅、镉、铬、汞、砷等重金属含量;
4. 物理指标:粒度、水分、抗压强度、结块性等;
5. 辅助参数:pH值、氯离子含量(针对忌氯作物)等。
检测需采用标准化分析方法,常见技术包括:
1. 化学分析法:凯氏定氮法测总氮、钒钼黄分光光度法测磷、火焰光度法测钾;
2. 仪器分析:原子吸收光谱(AAS)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检测重金属;
3. 物理测试:筛分法测粒度、烘箱法测定水分、压力试验机测抗压强度;
4. 快速检测:近红外光谱(NIRS)用于现场初步筛查养分含量。
国内外主要依据以下标准执行检测:
1. 国家标准:GB/T 15063-2020《复混肥料(复合肥料)》规定养分误差范围及限量要求;
2. 行业规范:NY/T 1977-2021《肥料中重金属的测定》明确有害物质检测方法;
3. 国际标准:ISO 17318-2015对肥料中砷、镉等污染物提出阈值;
4. 企业内控标准:针对特定配方肥料制定更严格的成分控制指标。
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流程和标准化的技术手段,可有效保障复混肥的质量稳定性和环境安全性,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。